闭关锁国的原因和影响
在历史上,多次“闭关锁国”的情况出现,比如:日本“封建”等,这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希望让本国国民不要受到其他国家文化的影响。闭关锁国的原因说到底,就是保护本国国民不受他国文化的影响,或为了保护本国宗教制度、政治制度,以及其他社会复杂性。
其一,帝国主义国家在闭关锁国后,可以强化中央集权、统一政令治理,保护自身利益,防止其他国家文化的渗入,不会被外国思想所影响。例如,在1641-1850年期间,日本政府实行了严格的封建制度,而且要求平民、官员和民间报复者带上盖着具有独特宗教意义的木牌。于是,日本的文化和宗教紧密联系在一起,然后发展成日本今天独特的文化。
其二,有时候闭关锁国也是为了保护自身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例如,清朝统治时期,清朝帝国控制了中国的主要城市,而且通过控制交通,清朝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保持了自己的统治。另外,《清宫禁忌》(九·一八事变)也是一项重要的政策,保护清宫的安全。《清宫禁忌》的重要性凸显了清宫政治的稳定性,避免了国家被外部影响和内部叛乱影响,从而保卫了清宫统治。
闭关锁国对国家影响显而易见,它减少了国家内部的斗争,同时保护国家边缘,抵御外部的影响,这有助于国家安稳发展,使国家受到保护和稳定。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全都以开放形式发展。总之,当面对不同条件时,政府和国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策略,以达到互惠互利的目的。
相关阅读
闭关锁国是闭关自守,国家不与外界接触,是孤立主义的表现。实际上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的明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时期的海禁。
由于清军入主中原后,继承了明朝的体制机制,加以改良并施行。其海禁政策,逐渐由清政府接收,并在顺治、康乾时期尝试,乾隆时期正式实施。
因此,我们就要从明朝洪武至嘉靖和清朝顺治至乾隆时期两边入手,通过分析明朝施行海禁,以及清朝顺治到乾隆时期闭关锁国的原因。
明朝洪武至嘉靖年间的海禁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建立明朝。当时政权不稳定,外有元朝余孽虎视眈眈,内有张士诚和方国珍残余势力。
而他们大部分逃到了海上海岛,不愿投降于新建的明朝,反而继续与明朝敌对。他们甚至还勾结倭寇,多次侵犯东南沿海地区,让当地百姓深受其苦。
其实明朝建立初始,朱元璋对待海上贸易持着开明态度。史载,洪武二年,也就是1369年,朱元璋告诉参政蔡哲道,“福建地滨大海,民物庶富,番舶往来,私交者众。”我们可以看出太祖对此的态度。
然而,洪武四年,由于倭寇在东南沿海横行,朱元璋决定开海禁。他在十二月就下令“禁沿海民私出海”。
洪武十三年,宰相胡惟庸想造反,勾结日本,计划推翻大明的统治。但消息被外漏,朱元璋以擅权植党的罪名拿下胡惟庸。
《明史·日本传》记载,太祖得知胡唯庸此事,“怒日本特甚,决意绝之,专以海防为务。”
洪武十四年,朱元璋又指示道,“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再次实行了极为严格的海禁措施,发布了“禁外藩交通令”。
洪武二十七年,对于番香、番货等海外来的货物,朱元璋不允许民间使用和买卖。洪武三十年,海禁政策变得更加严厉,政府全面禁止商人的对外通番活动。
但朱元璋还是不放心,于是他立下了“不许寸板下海”的祖训,要求老朱后代子孙奉行下去。我们可以看出,洪武一朝施行海禁是基于大明内忧外患而实行。
朱棣即位后,海禁政策开始有了一定的宽松,但那是针对朝贡贸易,私人海外贸易还是被政府禁止。
对于在海外的商人,永乐二年,公元 1404年,朱棣曾命令道,“逃若在彼者,咸赦前过,稗复本业,永为良民。若仍恃险远,执迷不俊,则命将发兵,悉行剿戮,悔将无及。”
后有实力证明朱棣的决心。永乐五年,陈祖义海商势力拒不归,郑和下西洋就专门到了新加坡海峡附近的港口,剿灭了陈祖义海商势力。
永乐后期,私人出海贸易的情况越来越多。宣德八年七月,郑和第七次下西洋结束时,宣宗下令申严海禁,命令都察院严肃查收私通番国并惩罚。
嘉靖后期,倭寇又侵扰东南沿海,一度威胁了沿海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安定。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汪直成为当时最大的海上走私贸易集团的首领,他曾对朝廷要求通商,却遭到了拒绝。
于是汪直就大举入东南沿海,导致了“滨海数千里”。朝廷选择了招抚汪直,然而汪直下狱致死后,他的属下们从此不信任明廷,“倭患”遂逐渐严重。
“倭患”从洪武至嘉靖年间时而发生,直到明穆宗即位后,采纳了福建巡抚涂泽民的建议,开放了部分的海禁,“准贩东西二洋。”隆庆开海结束了从洪武到嘉靖年间政府饱受困难的“倭患”。
纵观明朝洪武至嘉靖,朝廷始终严申海禁,目的是为了严防倭寇,同时杜绝商人在海上贸易获利,确保官方的利益。
顺治、康熙时期:严防残明
清军入关后,在中原建立了清政权,北方和南方分成了大清和南明,顺治十八年,公元 1661年,清朝统一了南北方。
但台湾又被残余的南明将领郑成功收复,郑氏家族开始了对台统治。由于清朝政权在中原不稳定,统治者在东南沿海地区颁布迁海令,开设海禁。
将沿海居民内迁五十里,防止沿海人民造反起义,并招抚台湾郑成功父子领导的残明力量。
康熙元年,1662年,清廷下谕地方官民,严格执行禁海政策,切断沿海百姓与盘踞台湾的明郑势力。
公元 1681年三藩之乱结束后,清朝开始由招抚态度转变为军事行动。朝廷开始练兵造船,筹备军饷,准备攻台。
康熙把攻台指挥权交给了施琅,施琅也不负康熙的期望,康熙二十二年,公元 1683年,施琅采取“先取澎湖以扼其吭”方针,在澎湖一战定胜。郑氏无奈,最终在七月十五日投降于清朝。
台湾统一以后,朝廷决定开海,在沿海设立海关,管理对外贸易。
中外交流开始了,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参见康熙,康熙在与传教士交流后逐渐了解西方技术,喜爱上了西学,数学上的“元”和“次方”的概念就是康熙提出来的。
康熙还派传教士帮忙制作地图——《皇舆全览图》。但是康熙在逐渐深入了解后,却也对西洋文化开始警惕了。
茶、布和瓷器深受西方市场欢迎,于是出口规模越来越大,大量的白银流入中国,然而因为自给自足,老百姓不需要购买东西,对海外产品的需求少,所以贸易顺差形成了,这些白银无法到国际市场流动,只能在国内流动,造成了通货膨胀。
康熙注意到了这个变化,然而康熙没有了解经济学,不知道通货膨胀为何物。但他明白,若是这样下去江浙地区的汉族士大夫会对此不满,将会危害清朝的统治。
在这个时候,江苏巡抚张伯行上奏康熙皇帝道,“下海的人非常多,船里都是千百石大米,被他们卖给了海外的人。”
听到这,康熙更担心了,若是卖与海贼,特别是海外复发的反清势力,那就不妙了。
于是康熙下令关闭贸易出口,不允许大米岀口。至康熙后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朝廷严防沿海势力。
乾隆时期:正式闭关锁国
乾隆即位后,当时正在处于盛世时期,乾隆对于国外的新鲜事物感兴趣。1793年,英国派使团访问中国,就赠送了乾隆礼品,其中包括望远镜和钟表。
但当英国使者向朝廷表示想要通商减税时,乾隆断然拒绝,傲慢地对着英国人道,“天朝地大物博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对于洋人制作的精品,乾隆虽然喜爱,但在他看来,不过是奇迹淫巧而己,我朝实用性的东西多得去了。
乾隆和朝廷官员并不看好与洋人通商这件事,中国盛产的丝绸瓷器对于西方洋人来说,不但漂亮,而且实用。如果与西方洋人通商,那么他们会收获巨额的利益,却对于清廷来说没有什么好处。
英国使团见到清朝皇帝时,被要求下跪,英国使者拒绝了这个要求。他们认为这个是对他们的侮辱。
当时英国已经发展资本主义,天赋人权的思想深深地扎在他们脑海里,得知英国使者拒绝了,乾隆虽然明面上没有怪罪英国人,但暗里却反感了英国人。
清朝不仅与英国有过交流,乾隆甚至与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保持了书信交流。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时,乾隆建议路易十六采取以暴制暴方针,镇压革命派,但是路易十六却没有采取,被革命派打倒下台了。
路易十六的事让乾隆对欧洲的革命活动深感厌恶。在乾隆看来,君权不允许侵犯,但法国大革命传播的人人平等思想却与乾隆的君权专制思想冲突。这个时候,英国使者竟然因为天赋人权思想而拒绝向乾隆下跪。
乾隆自然对此反感。为了防止爱新觉罗家族的统治地位被动摇,乾隆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止西方思想和技术传入中国。
他对西方的先进思想深感惶恐,他怕这些人人平等、天赋人权等思想被百姓吸收,从而动摇君主专制统治。
当时乾隆在位时,中国人口到达了整整 3亿,而清朝是由满族建立的,几十万人统治整整 3亿人是有多困难的,因此,统治者选择禁锢人们的思想,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更让乾隆最恐慌的是西方技术,当时清朝官兵通常使用的是大刀长矛等,而西方己经开始配上了火器,满族是马上的民族,但对上西方火器不能胜利。
如果汉人得到了西方技术,满人毫丝没有希望。因此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乾隆决定实行闭关锁国。
闭关锁国的利弊
闭关锁国是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产物,清朝是一个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封建时代,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
为了巩固君主专制统治,满族统治者严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保护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打压甚至破坏工商业的发展,施行闭关锁国政策。
君主专制统治下的人民的思想被禁锢,与世隔绝,无法从外面了解世界发展趋势。明朝时期我国资本主义出现了萌芽,但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到了清代时期,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视海外诸国为“蛮夷”,认为天朝地大物博,没有通商的必要。闭关锁国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清代中期,当西方各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推广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发展科学技术。天学、医学等,特别是物理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西方各国纷纷依靠科学技术发展,当时中国民众愚昧,统治者夜郎自大,中国科学技术缓慢地发展,甚至停滞。
清朝统治者本来有很多向西方学习的机会。很多传教士来到了中国,给统治者介绍西方的先进技术,想要得到皇帝的重用。
但却被他们视为奇迹淫巧,严禁西方科学知识在中国广泛传播。闭关锁国禁锢了人民的思想,阻止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清廷实行闭关锁国时,国内正常的经商满足不了沿海地区的商人的需求,并且他们还要给上面的人上供钱财谋求商业发展。
于是商人开始非法走私,官商之间相互结构,外贸管理松弛和混乱了。官员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于是纷纷开设了各种名目收税,大量收受贿赂,营私舞弊,官场贪污腐败风气盛行,税收的压力加重了底层广大人民的负坦,日益积贫积弱。
- 上一篇:不能离婚的国家有哪些
-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阅读
-
不能离婚的国家有哪些
活在今天,每个人都希望拥有自由的爱情,希望结婚的时候选择自己的另一半,却不想陷入一段婚姻的束缚,不断考虑不能离婚的问题。不...
-
七巧板的由来 七巧板的由来和用途
七巧板被家长们当作小孩子游玩的好玩具,然而比起娱乐,它还有更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七巧板由来已久,有著极其浪漫的传说,而它的...
-
真假犀牛角鉴别
犀牛角,是一种珍贵的自然资源,也是一种人们期待的工艺品材料,能够体现人类对犀牛角独特文化的尊重与守护。因此,鉴别犀牛角特征...
-
植物油有哪些 护肤品植物油有哪些
一、现有的植物油有哪些? 传统的植物油主要分为四大类:油菜籽油、大豆油、葵花籽油和核桃油。 油菜籽油很受食客欢迎,主要用于高温...
-
笔记本风扇声音大嗡嗡响 电脑风扇
不少用户在使用笔记本电脑时会遇到风扇声音大,大多由于散热系统出现故障引起而使笔记本电脑的风扇定时地开关对外排走热量,所以正...